一起看似微小的邮政事故,正在黑龙江省方正县掀起一场关于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深刻讨论。一封原本承载着商标续展重要信息的挂号信,在邮政投递环节中被毁弃,直接导致哈尔滨市方正县玉田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田米业”)的“德善”商标被撤销,企业陷入停产停业的困境。这不仅仅是一封信件的消失,更是一场权利迷失、责任缺位的连锁反应,折射出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度性风险。
事件回溯:被“消失”的续命符
2023年12月7日,哈尔滨市方正县玉田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田米业)法定代表人刘忠在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以下简称商标局)申请商标续展许可时被告知:“玉田米业的商标品牌(德善)已被撤销”。撤销的理由是:“因为第三方申请德善品牌商标三年未使用,商标局已在2023年4月23日发挂号信函给企业,要求企业回复并提供正常使用商标的证据材料,未得到回复。”
根据商标局(电话录音010—63218500)提供的挂号信寄出的时间、单号以及信函的基本内容,我们带着疑问对挂号信进行了调查追踪。
经调查核实,第一封挂号信是2023年4月23日在北京商标局寄出,单号:XC87376699611,内容:“要求企业回函并提供正在使用商标证据材料的告知函”
第二封挂号信是2023年8月25日在北京商标局寄出,单号是xc88529378511,内容是:撤销决定书。
网络查询显示如图:两封时间相隔120天的挂号信都是在抵达邮政集团黑龙江省方正县分公司(以下简称:方正邮局)的当天被一个彭姓的邮递员签收,而后去向不明至今。
电话向彭姓的邮递员了解情况,他承认:“挂号信是他本人经手签收,也承认是自己失职、对两封挂号信的毁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至于被开除公职”。
他还表示:“此类信件我们都不重视,因为没有的电话号码,就放置村邮站一至两个月后统一如何如何...... ”
据了解,玉田米业坐落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德善乡德善村,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方正县玉田制米厂,其“德善”商标(第3322868号)注册于2004年。2008年,企业扩大规模为哈尔滨市方正县玉田米业有限公司,现资产近千万,年营收约150万,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储存能力3000吨及日产能120吨,解决就业人员10余人,具有现代化粮食加工机器设备。
权利受损:生存之困与发展之殇
对于玉田米业而言,“德善”商标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企业二十年来投入大量资源培育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失去商标,意味着企业失去了市场准入的通行证,原有的订单被取消,新的订单无法签订,面临违约赔偿和产品被查处的双重风险。
玉田米业法定代表人:刘忠
刘忠向记者哭诉,“企业因此陷入停产停业,损失难以估量,甚至可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才能恢复元气”。更令人寒心的是,事发近千日,他多次向方正县邮局反映情况,但相关负责人始终以“向上级汇报请示”为由推诿,问题迟迟无法解决。
商标对企业而言是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指引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盏明灯,是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晴雨表。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列火车,那么商标就是这列火车的车头、是车身上明确标注的车次标识。失去了商标的企业就像一列没有火车头牵引的火车无法前行,只能在原地徘徊甚至倒退。失去了商标的企业就像一列车身上没有明确标注的车次标识的火车,即便是车身再坚固,车厢再豪华,也难以被乘客精准识别,更别提在竞争激烈的轨道上有一席之地了。因此失去商标的企业就像是失去了核心驱动力与存在意义的躯壳。
如果把市场比作一片浩瀚的海洋,那么商标就是企业乘风破浪的航标;如果把商标比作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那么商标就是选手胸前最为醒目的号码牌。
商标不仅是企业形象的浓缩,更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能在瞬间唤起人们的认知和信任,就像是黑夜中的灯塔,为消费者指明了选择的方向。它承载着企业的信誉和品质,是市场竞争中的无形利器。因此培育和维护商标价值,就是守护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玉田米业的法定代表人刘忠告诉记者:二十年来,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育的“德善”商标,已具备国际市场准入条件,正待续展后开拓国际市场时,却遭遇“撤三”。这对我和企业都是灾难性的冲击,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失去商标以后,表现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原有的订单被取消,要承担违约的法律责任;现在的订单不能定,因为没有商标,加工出来的大米不能流入市场,有被打假的巨大风险,目前,玉田米业处于停产停业状态。可能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来恢复元气。
最后刘忠非常诚恳的表示:恳请国家商标局是否能根据本人没有收到提供正在使用商标证据材料的告知函“事实”情况下,“特事特办”再给我和企业一次提供使用商标证据材料的机会,补办回属于我们自己的“德善”商标,只有让企业生存下去!经济才有繁荣起来的可能!民营经济才有发展壮大的希望!